人人都说国外的教育轻松,于是很多中国父母想把孩子送到国外去’享福’。其实,所谓’轻松’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:
1,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;
2,社会为学习能力不同的人所提供的多元化选择。
不管中国还是外国,想要获得好成绩,想要成为顶尖人才,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。这些问题如果在中国解决不好,到了国外也难。所以,不能动不动就归咎于’体制’。
时下中国流行批判应试教育,批判高考。称升学压力让孩子发展畸形,越学越傻,’减压’之声响成一片。我无意为现行制度辩护。恰恰相反,多年来我一直著书立说,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,甚至为此还背上了’只批判不建设’的恶名。
我也必须提醒大家,批判应试教育,不要成为逃避个人责任的庇护所。
我发现:有些孩子不是不喜欢中国的教育,而是不喜欢教育。
’制度害死人’是他们不读书的借口。去美国多酷呀!谁不想去美国?怎么去?这些孩子从家长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中找到了答案:要想去美国,就必须证明自己是中国式教育的受害者,根本学不好。
于是,他们该努力时也不努力,一定要让家长绝望。最后,家长一着急就让孩子出国了。留学assignment代写于是就成为对懒惰的奖励。其实,对于不想读书的孩子,留在国内家长还有管教的可能;出了国则如断线的风筝,更是难办。因为外面的情况很自由。对肯努力的孩子当然提供了无限的施展天地,对于混日子的孩子也提供了混日子的天堂。
最近我给一位家长写信,谈起漂在外面的断了线的风筝会是一种什么情况:我们在大学教书,每天都碰到这样的情况:
好学生一天到晚往我们办公室跑,讨论问题动辄一小时,写了论文反复改,毕业时我们又费心费力给写推荐信,时间全花在这几个人身上。
糟糕的学生,上课都不来,今天外婆死了,明天奶奶死了,后天爷爷死了。上了不到半学期,家里的老人都不够死的。就是为了不来上课,最后老师连人都不认识。这么混四年,学了什么?他们跟那些好学生缴一样的学费呀!
把不肯用功的孩子送出去读大学,他不肯上课你都不知道。美国大学assignment代写保护学生隐私。家长支付学费,孩子是否上课?表现如何?不能问,家长问了我们也不能告诉他们。孩子是成人,有隐私,受法律保护。
所以,家长一年几万刀,孩子天天和教授说奶奶死了,外婆死了,爷爷死了。还好,还没有说自己的爹妈死了的。唉,这种事情,当老师的恨都恨不过来。这不是我在瞎编。美国学生,读小学时不完成作业,就说作业被狗吃了。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。到了大学,则往往拿爷爷奶奶开刀。
一位教授为此还写了篇调侃的论文,声称年轻人上大学会导致巨大的家庭悲剧,使爷爷奶奶们危在旦夕。他还有鼻子有眼地拿出了统计数据,特别指出那些分数低的学生,爷爷奶奶的死亡率高出同龄人口的正常死亡率好几倍,也远远高出全优生的爷爷奶奶的死亡率。
有时我万般无奈,学期开始时就讲这篇论文的数据,并问学生:’谁家老人快顶不住了?现在告诉我,让我有所准备。’
学生算是知道我这位’老外’很懂他们那一套,上完一学期经常没有祖辈死亡的事情发生。有时我忍不住开玩笑,要自荐为诺贝尔医学奖的候选人。
我和家长讲这些,目的告诉大家:别以为只有中国的教育制度很糟糕、一到美国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。
美国的教育制度也是问题一大堆。天下没有完美的制度。现在的孩子确实受教育制度之害,但塑造我们这一代的教育制度还不如现在。难道要等教育制度都改好了才开始成长吗?归根结蒂,人的根本素质,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。
批判一个制度的人,应该具有更强的能力应付这种制度造成的种种问题,而不是面对这样的制度完全无助、放弃努力。
许多中国家长认为,孩子的某些问题,换换环境、随着成长就自然消失了。这是一种侥幸心理。凭侥幸心理办事,最后很少有好的结果。
不错,孩子的许多问题确实会随着年龄消失。这叫’成长’。但这种成长,是在不断面临真实的生活、不断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的过程中完成的。
太多的家长,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假环境,让他不必面临自己的责任,乃至越懒惰得到的奖励越慷慨。
这还怎么成长?书读不好,就上不了大学。不想读书,就去做工。这是真实的生活,是生活中真实的责任。
美国有个著名的CEO,社区大学出身。他高中毕业后不想读书,当了工人。一次去了这个社区大学(DeanCollege,附属于我们学校)看同学,跟人家一聊,突然想读书。他属于长大后突然懂事的那种。但那是怎么懂的事?是在真实的生活中懂的。
怎么让不肯读书的孩子知道用功、珍惜家长们为他们的付出?是送他们去富士康做工,而不是留学assignment代写。